扎入產業土壤 育出智能制造“五朵金花”
2015—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市場規模及預測
來源:伙伴產業研究院(PAISI)
一邊是從實驗室走出的技術成果難接產業地氣,一邊是企業的產品研發水平夠不上世界前沿的高山,這是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的兩道屏障。在遠離繁華市中心的上海臨港,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探索建設的上海智能制造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以下簡稱智能制造功能型平臺),一手牽產業精銳力量,一手拉高校頂尖科研團隊,一頭扎入產業土壤,跨越體制機制的阻礙,在智能制造成果轉化領域開辟了新天地。
“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化,涉及到產學研用各個鏈條,關鍵是以成果轉化落地為導向,科學設計組織架構。”近日,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習俊通說。智能制造功能型平臺一方面幫助學校科研成果對接行業、企業需求,驗證成果的市場可行性;另一方面,也幫助研發團隊推進產業化項目落地,提供企業運營專業服務,開展成果孵化、產品中試等轉化扶持活動,彌補研發團隊的“短板”。
扎根制造土壤,將論文寫在車間
上海臨港是上海制造業企業集聚的產業高地,匯集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特斯拉汽車公司等企業,對智能制造技術研發與轉化來說更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的科研團隊進駐臨港科技城,就是要縮短成果轉化過程中技術與產業之間的距離,“將論文寫在車間里”。
汽車產業作為制造業中技術含量、智能化程度較高的代表,是智能制造重要的應用領域和突破口。然而,國內機床生產企業在精度保持性、加工可靠性、工藝適應性與產線集成性上,與國外存在巨大差距,這也一直是國產高端數控機床始終難以被國內汽車企業應用的原因所在。
在智能制造功能型平臺上,有一家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大智邦),它由上海交大產業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資成立,其科研團隊試圖用一條汽車動力總成關鍵零件智能制造集成驗證線破解這一難題。汽車動力關鍵零部件按照汽車廠最嚴格的標準加工、試驗、反復提升,達到汽車廠要求后才可應用。在此過程中,科研人員按照工業界需求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在車間里用實踐一點一點“寫”生產“論文”。
據了解,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等上汽集團骨干企業為交大智邦提供了從工藝規劃、機床研發、產線集成到應用示范的支持,并集合了國內外機床、機器人、測量、自動化、工業軟件等工業巨頭,如西門子、利波海爾、發那科、華中數控、阿里巴巴等參與其中。
在交大智邦1萬平方米的廠房內,科研人員和工程師正在對國產化數控系統的加工數據監控進行著設備調試;另一端,智能視覺機器人正將缸蓋搬運到正在運轉著的傳送帶上。“由汽車企業提供零件毛坯和工藝要求,由國內外制造裝備企業提供軟硬件產品,由上海交大組織關鍵技術攻關——一條技術集成驗證線串聯起產學研的多個環節。”習俊通表示。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金隼介紹,該驗證線可實現多品種規格產品共線制造的智能化全自動無人生產線,可共線生產發動機、缸蓋和變速箱閥體,可實現發動機缸蓋和閥體的全自動柔性實時換產,實現工藝、設備、物流的動態重構和全自動抽檢。
驗證線對汽車制造產業鏈精銳力量進行集中調度,再將驗證結果回饋企業,完善技術改造更新,實現技術成果轉化從產業中來,再到產業中去。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6.21限時下載>> 戴爾科技助力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
-
7月3-5日限時報名>> 【展會直播】2020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在線直播
-
7月15日預先登記>> OFweek 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在線峰會暨展覽會
-
7月21日立即報名>> 【在線研討會】博樂光學模組的鋼選型及分析
-
7月29日立即報名>> OFweek 2020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在線峰會暨展覽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季度甄選】第二季度半導體行業資訊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