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勝智能再出發:利潤增長10倍 長期邏輯顯現
雖然披露財報不是“憋氣大賽”,但對于絕大多數上市公司而言,不到法定截止日期,你是不知道他的具體業績的。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頗為“奇葩”的現象——每年4月的最后幾天,每天都會披露數百份年報。
但凡事總有例外,比如勁勝智能(300083.SZ)。
2011年5月11日,在少部分公司還未披露2019年年報之際(受疫情影響),勁勝智能就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報告期內,預計盈利1.48億元至1.52億元,上年同期為1358.46萬元,同比增長990.00%至1020.00%。
業績增長固然可喜,但大漲大跌卻值得特別研究——同比增長10倍并非一種正常現象。那么勁勝智能業績增長的邏輯何在,又是否是可持續的呢?
老“勁勝”:三星終止合作 業績跳水
如果你仔細觀察勁勝智能的年報,你會發現2017年是個分水嶺。該年度,勁勝智能營收達到了史無前例的64.22億元,此后掉頭向下,分別在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第一季度,錄得了-14.25%、-1.22%、-63.09%的營收增長率。
那么勁勝智能業績下滑的原因何在,其實其業績下滑的背景頗為宏大。
2020年以前,勁勝智能的主業為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為Fibit、三星、OPPO、華為等公司供貨,并且,從2008年至2017年,三星一直為公司第一大客戶。
不過在2018年,異變突起。受全球手機銷量下滑、三星中國區銷量不振等諸多因素影響。勁勝智能第一大客戶三星在該年度將產品生產制造基地和采購體系轉移至越南等國家和地區,于當年陸續停產了天津和深圳工廠手機業務,終止了和勁勝智能消費電子金屬精密結構件業務的合作。這一變動,導致了勁勝智能2018年營收下滑14.25%,歸母凈利潤更是由正轉負,巨虧28.66億元。
另外,由于手機行業從4G向5G的升級后,對于金屬精密結構件需求量的下降(金屬手機殼影響信號),以及國際廠商將上游產業鏈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等因素的影響。在此后的日子里,主營業務為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的勁勝智能一直未能走出業績下滑的泥潭,也就出現了本章節開始的那一幕,在2018年、2019年,勁勝智能分別錄得了-14.25%、-1.22%的營收增長率。
與業績下滑同步的是原大股東勁輝國際減持勁勝智能。如2019年5月17日、7月2日,出于償還股權質押借款及利息資金的需要,勁輝國際連續二次進行5%的股份轉讓。原有業務遭受重挫疊加大股東減持,勁勝智能股價一瀉千里,最低時其股價一度只有2.28元/股。
新“勁勝”:剝離消費電子業務 聚焦高端智能裝備
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身陷增長泥潭的勁勝智能開始了其轉型之路。
2015年下半年,勁勝智能作價24億元,完成了對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創世紀”)的收購,交易完成后,原深圳創世紀股東夏軍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上市公司15.16%股份,僅次于第一大股東勁輝國際的29.08%。
正是這次收購,為勁勝智能日后的轉型埋下了伏筆。
如前文所述,業績不振之后,勁勝智能原大股東勁輝國際便開始了減持之路。但是深圳創世紀股東夏軍及一致行動人并沒有減持,一增一減之下,夏軍及一致行動人在2019年7月2日之后,獲得了實控人及第一大股東之位。
最新活動更多
-
直播回放立即查看>> 【BigRep在線研討會】如何將3D打印融入傳統制造流程中
-
直播回顧立即查看>> 聯想智慧中國行·聯想商用IoT新品發布會
-
即日-5.30限時下載>> 新基建下亞馬遜助力中國制造輕松上云白皮書
-
即日-5.31了解更多>> 【季度甄選】第二季度半導體行業資訊
-
即日-6.21限時下載>> 戴爾科技助力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
-
7月29日立即報名>> OFweek 2020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在線峰會暨展覽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