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事件調查結果:2人被免職?
上周,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曝出的假奶粉案件讓人們再次回憶到十二年前的三鹿毒奶粉歷史。與十二年前的毒奶粉不同的是,這一次,發現質量問題的奶粉并不是添加了有毒的制劑,而是以特醫奶粉為名掛羊頭賣狗肉。
對湖南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事件調查結果顯示,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用虛假宣傳的方式,將原本屬于固體飲料的倍氨敏固體蛋白飲料以特醫奶粉為名進行銷售,而讓多名家長上當受騙。這些家長原本按照醫生的建議購買氨基酸特醫奶粉給牛奶蛋白過敏孩子服用,但這些孩子在服用不含有效營養成分固體飲料后出現營養不良,患上佝僂病,變成“大頭娃娃”。對此,當地有關部門對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經營者廖某軍涉嫌構成的“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目前,涉事的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已暫停營業,另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2人被免職處理。
特醫奶粉全稱叫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有時也叫特配奶粉。這種介于普通食品和醫用保健品之間過渡地帶的產品是最容易讓不法分子鉆空子,投機牟利的選擇。據了解,其實在2010年和2013年,國家就曾先后出臺過《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兩套國家標準,并已有個別奶制品企業具備生產特醫奶粉的能力。但是,因為相關生產許可審核細則和臨床試驗規范等配套標準還不完善,就遲遲沒有企業拿到正規資質生產。直到2019年2月,《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正式發布,國內才有奶制品企業開始生產特配奶粉。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就有一些不法企業渾水摸魚,趁著風口想要牟取一波暴利。
從三鹿毒奶粉到倍氨敏假奶粉,奶粉行業一而再地曝出質量丑聞,如何對這個行業進行有效監管,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圖片新聞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