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游生物多樣性竟然與全球變暖有關
《細胞》2019.11.14
海洋浮游生物多樣性竟然與全球變暖有關
海洋是無數浮游生物的家園,它們支撐著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但是,它們的多樣化空間格局和潛在驅動因素仍然鮮為人知,無法預測它們對全球變化的反應。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生物研究所的費德里科等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塔拉海洋”項目的分子和成像數據,研究了橫跨古菌、細菌、真核生物和主要病毒分支的浮游生物多樣性的緯度梯度和全球預測因子。研究發現大多數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樣性越往極地越下降,主要是由于海洋溫度的降低。對未來的預測表明,到21世紀末海洋表面的嚴重變暖可能導致溫帶和極地地區的大多數浮游生物種群的熱帶化。這些變化可能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和服務產生多種后果,預計在碳封存、漁業和海洋保護等關鍵領域將特別顯著。
《當代生物學》2019.11.18
組織損傷后能自我修復 歸功于細胞保護彈性機制
對于健康的人來說,組織會在受傷后迅速自我修復。在愈合的皮膚傷口中,炎癥細胞釋放大量的殺菌因子,包括活性氧(ROS),以消除入侵的病原體。矛盾的是,雖然這些高反應性活性氧具有抵抗感染的能力,但它們對宿主組織也是有毒的,并可能最終延遲修復。因此,修復組織已進化出強大的細胞保護“彈性”機制,以保護和容忍這種附帶損傷。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海倫·韋弗斯等研究人員使用在果蠅體內的延時成像和遺傳操作來解剖驅動組織對創傷應激恢復具有彈性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研究發現細胞內有個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動態網絡,它既能“保護”組織免受氧化損傷,又能促進損傷的有效修復。更好地理解這些“彈性”機制,對于開發與氧化應激相關疾病的治療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科學·轉化醫學》2019.11.20
這種皮膚潰瘍難治療 基因測序或能幫忙
皮膚利什曼病會導致難以治療的皮膚潰瘍,從而導致進一步的并發癥。卡米拉·法里亞斯·阿莫里姆等研究人員在兩組感染巴西利什曼原蟲的患者皮膚活檢前,對宿主和寄生蟲基因表達進行雙RNA測序,包括三個細胞溶解基因的表達加上兩個隊列中的病原體負荷預測治療反應的預后特征。這項研究不僅提供了炎癥介質介導的IL-1β產生影響治療效果的證據,相關結果還可用來對常規方法無法治愈的患者進行分類,從而有可能找到替代療法。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